通威股份前董事長謝毅,新創(chuàng)光伏企業(yè)獲重磅注資

投中網(wǎng) · 2024-05-29 14:39:08

和光同程成功獲得紅杉資本、經緯中國和中金投資的Pre-A輪融資......

宜賓光伏企業(yè)和光同程獲Pre-A輪融資,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、經緯創(chuàng)投等。公司創(chuàng)始人謝毅,前通威股份董事長,憑借在光伏產業(yè)的經驗和眼光創(chuàng)辦新企業(yè),獲得資本青睞。

這是繼去年5月,宜賓國資和五糧液5億元天使輪投資后,和光同程獲得的又一筆注資。目前融資金額尚未公布,但從天使輪數(shù)據(jù)和和光同程的擴產進度來看,這次投資肯定不小。

投資方中,頂級機構紅杉中國、經緯創(chuàng)投、中金公司如雷貫耳,自然不必過多贅述。

作為一家年輕的光伏企業(yè),和光同程成立剛滿一年,就已經獲得多家頂級機構的主注資,其實力肯定不俗。而且其創(chuàng)始人謝毅正是光伏巨頭通威股份的前任董事長。產業(yè)大佬下場、宜賓國資鼎力支持,想必也是大受資本熱捧的原因。另外,這筆投資落地,也意味著在殘酷的光伏產業(yè)中,依然孕育著新生力量。

“最年輕光伏董事長”,下場了

和光同程這家企業(yè)最醒目的標簽,莫過于它的創(chuàng)始人是通威股份前董事長謝毅。

謝毅出生于1984年,畢業(yè)于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。2011年加入通威集團,擔任通威創(chuàng)始人劉漢元的助理。

2012年,飼料龍頭通威股份,跨界殺入光伏產業(yè),發(fā)起了對光伏電池片公司合肥賽維(江西賽維在合肥落地的分公司)的收購。

謝毅就是收購團隊中的主要成員之一,那年他28歲。

2012年-2013年,謝毅帶領團隊在合肥盡調、談判,為收購奠定了基礎。2013年9月10日,通威股份通過218輪競拍,豪擲8.7億元,買下了合肥賽維。據(jù)當時的媒體報道,交易當天劉漢元坐鎮(zhèn)指揮,謝毅負責出價執(zhí)行,最終以比原計劃高出了5億的價格,完成了收購??胺Q通威發(fā)展史上最關鍵的一天。

作為當時的操盤手之一,謝毅也被稱為“通威歷史上一天之內花錢最多的人”。

收購完成后,賽維更名為通威太陽能,29歲的謝毅出任通威太陽能第一任董事長。

謝毅接手時,這家瀕臨倒閉的公司,荒草雜生、人才凋敝,早就停工停產。但在謝毅的帶領下,6年的時間,通威太陽能從87人發(fā)展到8700多人,同時擁有成都、合肥、眉山三大晶硅電池生產基地。2019年底,以13.4GW的產量首次位居全球第一,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片公司。

從臨危受命到凱旋而歸,謝毅展現(xiàn)出強悍的戰(zhàn)略和管理能力。2019年5月,備受器重的謝毅被任命為通威股份的董事長,這一年他35歲,是當時中國光伏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掌門人。

據(jù)說謝毅走馬上任時,向董事會承諾,要將通威打造為“雙千億”企業(yè):營收超過千億、市值超過千億。

而當時通威股份的經營情況與這一目標還有不小距離:2018年通威股份營收275.35億元,2019年5月30日通威的市值597.89 億元。不論是營收還是市值,要達到千億目標都難度不小。

不過自2019年后,光伏行業(yè)迎來超景氣周期,特別是在2019年9月,我國提出“30·60”雙碳目標后,光伏產業(yè)更是大紅大紫。

通威股份的股價和營收也坐上了火箭,迅速起飛。2020年7月,通威股份市值首次突破了千億;2021年1月,又突破了2000億。2022年通威股份營收也完成千億目標,達到了歷史高點1424.23億元。凈利潤也從2019年的26.35億元,暴增至2022年的257.26億元,翻了近10倍。同年7月,公司總市值突破3000億,成為四川首家市值突破3000億的上市公司。

不過在光伏產業(yè)瘋狂內卷之下,行業(yè)很快又進入下行周期,自2023年開始,通威、隆基、晶澳等光伏企業(yè)的股價一路下跌。通威也從3000億市值高點下墜,目前徘徊在1000億市值左右。

不過無論如何,謝毅完成了當初的承諾,而且也給通威的股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。

去年3月,謝毅辭去通威股份董事長一職。兩個月后,五糧液、宜賓高新投出手5億投資和光同程,謝毅的去向終于浮出水面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通威系創(chuàng)業(yè)者還不止謝毅一個。

2021年5月,段雍辭去永祥股份董事長一職。永祥股份是通威旗下生產高純晶硅的子公司。不久,段雍加入青海麗豪半導體出任董事長。這家公司總部位于青海西寧,業(yè)務與永祥股份相同,生產上游核心材料高純晶硅。麗豪半導體自2021年以來已經完成6輪融資,獲得IDG資本、正泰集團、晶盛機電、中信集團、三峽集團等近30家機構和產業(yè)方注資。

去年,麗豪半導體也在宜賓設立了分公司四川麗豪。今年1月,四川麗豪獲得四川省綠色低碳產業(yè)發(fā)展基金投資。曾經一起在通威共事的兩位大佬,倒是在宜賓又聚首了。

卷生卷死,如何才能殺出重圍

謝毅為什么愿意放棄通威這棵大樹,選擇辭職創(chuàng)業(yè)呢?

根本原因還是他看到了光伏產業(yè)鏈涌現(xiàn)出的新機會。2020-2023年,正是光伏電池從P型技術向N型技術轉變的關鍵節(jié)點。

自2014年以來,光伏太陽能規(guī)?;慨a的均是由P型硅片制成PERC電池。到2020年,全國新建量產線PERC電池的占比已經高達86.4%。但是PERC電池的理論轉換效率極限是24.5%,當時產業(yè)界的平均水平已經能夠維持在22.8%,可見提效空間不大。所以采用新的技術路線勢在必行。

而N型電池取而代之就是未來的必然趨勢。其中又以TOPcon、HJT、IBC是三大技術路線最為熱門。

目前,IBC技術制作工藝突破尚早,成本高昂;HJT也尚處于發(fā)展早期,短期內無法產業(yè)化。而topcon不僅理論轉換效率極限大大高于perc電池(大約為28.7%),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兼容現(xiàn)有PERC產線設備,投入成本低,工藝成熟。

所以TOPCON技術路線,就成為當下的產業(yè)熱點。和光同程押注的就是這一路線。

去年初,和光同程成立后進入N型TOPCon電池片賽道,宣布投資150億元在四川宜賓建設年產32GW太陽能電池片基地,項目分兩期分別建設年產16GW電池片產能。

一期項目已經在2023年5月開工,并且在去年9月實現(xiàn)首片下線。二期工程也在去年11月開始啟動。今年1月,和光同程又出資1260.57萬元拍下了宜賓敘州區(qū)一塊8.4公頃的土地,擴產意圖躍然紙上。

而這次拿到紅杉中國、經緯創(chuàng)投、中金資本等機構的投資,想必也是劍指產能。

按照公司副總經理敖志國今年初的說法,“2024年和光同城的產值將突破100億元,二期項目建成后也將創(chuàng)造5000人的就業(yè)機會?!倍鴥善陧椖客耆ǔ赏懂a后,年產值將近300億元。

當然,押注TOPCon的不止和光同程一家。不完全統(tǒng)計,去年宣布布局TOPCon產線的企業(yè)就多達82家,除了新興企業(yè),還包括晶科、晶澳、天合等一線廠家。謝毅老東家通威股份自然也沒有缺席。

這次獲得多家頂級機構的注資,至少意味著謝毅與和光同程,在“卷生卷死”的光伏絞肉戰(zhàn)中,又拿到了更多“籌碼”。

閱讀余下全文

值得一看

上拉加載更多